一、建筑通风消毒管理
(一)通风管理
1.基本要求:(1)疫情防控期间,应加强空调通风系统中的空气处理设备的清洗消毒或更换工作。空气过滤器、表面式冷却器、加热器、加湿器、凝结水盘等易集聚灰尘和孳生细菌的部件应定期消毒或更换。卫生间、空调机房等关键区域应定期消毒;(2)应根据建筑空调、通风系统配置情况及使用要求,通过开启送排风系统、提高空调系统新风量、合理开启外窗等手段,最大限度地增强建筑物的通风换气能力;(3)疫情防控期间,空调通风系统宜按全新风工况运行,防止回风带来的交叉污染;(4)根据学院使用要求,制定疫情防控期间专项运行方案,落实专人负责。
2.不同区域的通风要求:(1)每日将使用的办公室、实验室等区域进行开窗通风,上下午各1次,每次不少于30min;(2)公共卫生间等区域的排风系统应正常开启并保持全天连续运行。应注意排风口的位置,是否有串入其他区域、串入新风口的潜在风险;(3)有外窗的楼梯间应开启外窗,无外窗的楼梯间应定期开启防排烟设备,确保楼梯间内的通风。动用防排烟系统设备通风后要恢复到消防系统正常状态,确保消防安全。有条件的大楼可分开设置上行和下行楼梯,避免人员交叉。
(二)重点区域与部位清洁与消杀管理
疫情期间在做好日常环境清洁基础上,应按指引加强以下重点公共区域消毒:
1.大厅、走廊、楼梯间:(1)出入口门拉手、各楼层通道门拉手:每日使用浓度为250-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其中,办公楼每日2次;
(2)走廊、电梯间、楼梯:每日使用浓度为250-500mg/L的含氯消毒液喷洒消毒;其中,学生公寓每日2次,其他楼宇每日1-2次;
(3)楼梯扶手:每日使用浓度为250-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其中,学生公寓每日2次,其他楼宇每日1-2次;
2.电梯:(1)按钮、扶手等每日使用浓度为250-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2次;电梯轿厢保持风机开启,每日使用浓度为250-500mg/L的含氯消毒液喷洒消毒2次;(2)宜在电梯入口处设置提示牌,提醒优先使用楼梯,尽量避免乘坐电梯;在电梯内外张贴告示,提醒师生尽量避免身体接触,乘坐电梯时,即使无其他乘客同时乘坐电梯,也勿取下口罩等;(3)电梯按钮、轿厢按钮可用保鲜膜(塑料薄膜)贴住并每日更换2-4次。
3.公共卫生间:(1)水龙头、门拉手等手接触区域:每日使用浓度为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2)地面、洗手盆、小便池、坐便器等区域:每日使用浓度为500mg/L的含氯消毒液喷洒消毒;办公楼卫生间每日2次,每次作用30min。
(三)垃圾管理
垃圾实施分类管理,及时收集并清运。
1. 生活垃圾:每日对生活垃圾桶和生活垃圾桶周边2米的地面使用浓度为500mg/L的含氯消毒液喷洒消毒2次。
2.防控用品垃圾:在醒目位置设置废弃口罩、废弃手套等特殊有害垃圾专用的定点收集桶,并注明“供废弃口罩、废弃手套等特殊有害垃圾使用”字样;引导师生将使用过的口罩、手套等统一放在专用垃圾桶内,每日用浓度为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喷洒消毒2次;(2)对废弃口罩、废弃手套等特殊有害垃圾进行单独收集、单独运输,减少中转环节。收运的废弃口罩、废弃手套等特殊有害垃圾原则上实行日产日清,并统一交当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或卫生健康主管部门指定的危险废物处置场所进行专门处置,并做好登记。
二、人员管理
(一)与院方及师生的沟通与配合指引
1.与院方疫情防控相关部门建立通报机制,每日汇总现场服务人员状况、现场消毒消杀情况,遇突发事件应立即汇报和通报;
2.配合院方对实验楼内情况进行排查,每日将进出人员的体温监测、健康状况、活动轨迹向学院主管部门汇报;
3.配合院方做好学生返校准备工作,包括学生返程引导、隔离与安置工作等;4.发生与疫情相关的突发事件,应及时配合院方相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严防控情蔓延。
(二)疑似患者配合处置指引
发现有发热、咳嗽、乏力人员(包括师生、服务人员、外来人员)的疑似病例后,立即报告项目负责人,由现场指挥部立即报告院方主管部门。
(三)确诊病例离开后的处理措施
1.对确诊病例所在区域进行暂时封闭,禁止非本楼栋师生进出该区域,通过多种方式提示毗邻师生及工作人员尽量绕行;
2.增加该楼栋消毒频次,并定期通过微信群、朋友圈等多种方式告知师生;
3.协助院方对确诊病例所产生的垃圾进行科学处理,按“隔离观察区垃圾”要求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