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长:康胜博 安全员:黄芙婧
通讯员:刘思瑶
队员:李萌 邓成钢
后期制作:黄立阳
主要内容如下
1 保全村诊所的简单了解
问:能简单介绍一下保全村诊所吗?
答:保全村的诊所是当时脱贫攻坚,东部战区空军定向对接的,设备呀、物资呀都比较齐全,定时还会过来指导,有什么缺的都可以跟他们说,补充东西。只有这里是贫困村,所以得到了东部战区的补助。但是别的村都是政府拨款,就没有这么好。看病的频次比较少,只是服务一个村,主要是村里的老人和小孩过来,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负责的都是一些常见病、多发病。
我工作30多年了,房子是老房子改的,17年在原址上重修的,包括后面的村小都是。卫生所建的不是很标准,所以县卫健委拨了10万,高标准打造现在的卫生室。本来应该是四室隔断,但是地方不够,检查室、观察室在楼上,但是不方便,就在下面搞了个小药房,平时上午两三个人打吊针一楼的位置也够。这里空调、打印机、电脑都有。
问:你是专职医生吗?
答: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嘛。
问:那你的工资是政府给你发钱和病人的医药费之类的吗?
答:政府不会发工资,但是我负责公共卫生这块,政府会给补贴,加上平时看病的钱,省吃俭用一点就差不多了。
问:会不会有比如说糖尿病之类的病人拿医生开的药来你这里让你帮忙打针?
答:可以打,但是没有什么人,糖尿病有33个,糖尿病主要都是二型糖尿病,吃点药就好了,有一个一型糖尿病要打针的,病情比较严重,已经到泰和县的县医院去了。那些突发病的都会打120,直接去医院了,没有这个急救的条件,没有除颤仪,但是有需要可以给他做一下这个心肺复苏打个120。平时那些人会定时来找我,我就会给他们测个血糖,标准是要3.89-6.11,但是这边乡下不用那么严格,一般7以下都不太要紧,以前的标准就是7,现在改成6.11了。
编辑人:黄芙婧 参与编辑人:刘思瑶
2 参观中医药种植基地
(普田村村包70亩地种植玄参)
遇到的问题:种植玄参时杂草众多,除草困难,种植前期喷洒农药就不长草了,到了长草长虫的时候突然就长起来了,已经除了三次草了。
如何解决:江北那边那个村引进了龙头企业,种植基地与企业签了合同,企业可以提供种植技术指导,并且负责收后续生产的药材,价格是1.5元/斤,收新鲜的玄参,出芽出的很好,生长也很好,亩产能达到2500-3000斤,一共种了70亩,如果今年种的好,赚了钱,明年还能再种100亩,玄参耐旱不耐涝,之前下面那几亩地都拔了,改种水稻了,总不能荒在那里。这里之前种了白芪,失败了,老板跑了,保全那里也是,涨水了,亏了好多万,老板都跑了。最开始投钱都是7个村干部每个人掏了万把块种的,上半年已经赚了7万多了,今年的指标应该没问题了(每个村每年的集体收入要达到15w的指标)。今年有经验了,有这个技术了,打算把100亩原来种水稻的田也种玄参,种稻子肥料又贵,但是稻子的价钱又不涨,现在种药材,还有300块钱一亩的租子,请人除草种植也能增加收入,不过国家有规定,基础稻田一定要种稻子。
编辑人:黄芙婧 参与编辑人:刘思瑶
3政府座谈会
问:当下骡溪镇的医疗发展方向是什么?
答:目前在医疗这块是打算建造一个全县的区域次中心。医院后面有十亩地打算进行扩建工作,项目已经通过卫健委立项,目前是在做土地流转等前期的准备工作。
问:当前卫生所是什么情况?
答:目前有13个正式的卫生所,还有些是没有办证的。
问:对没有办证的卫生所有采取取缔的措施吗?
答:目前还没有相关政策,但大的趋势是逐渐取消掉(非正规的卫生室),每个行政村都有一个卫生室。目前是18个行政村,有13个正规的卫生室。除了正式的(卫生室),像村医这种也是有工资的,归卫生院管,一个月大概有几百块钱吧。像私人的诊所这些也是有营业执照的。
问:我们这边人才引进方面有哪些措施?
答:有派人出去学习,主要是跟东部战区空军,南昌医学院合作。这都是按照我们自己的需求,就是报我们需要培训的人数,哪个科室的,然后帮我们安排。
问:关于卫生所的整改会存在哪些问题?
答:主要是资金不够。
问:疫情期间,政府在医疗工作方面有哪些举措?
答:政府主要是督查作用,督查下面的卫生所,卫生院有没有落实首诊负责制,分诊预诊等工作。目前镇里还没有发热门诊,卫生院正在建,所以疫情期间发热病人都是直接转去县里。日常的做核酸可以去卫生院,像居家隔离的卫生院会上门去做。井冈山机场的高速路口那里也可以做。疫情以来,也有其他地方捐过来一些防疫物资。
问:我们了解到医院打算扩建,具体是打算扩建什么?
答:现在是打算扩建一栋综合楼。我们有一个“医养结合”的重点项目,现在敬老院逐渐满足不了需求,这个项目是针对养老问题,目的是提高康养的水平,打造全县性的康养服务的标杆。这个项目已经确定了老板,总投资是五千万,土地已经流转,但还处在一个设计阶段。
问:医疗建设与乡村振兴有什么联系?
答:医疗建设包含在乡村振兴里。
编辑人:李萌 参与编辑人:黄芙婧
4卫生院采访
问:卫生所的基本情况是怎样的?
答:我们这里的职工是38人,辖区服务的人口是38000人(左右)。提供的服务主要是一些基础的医疗、公共卫生和健康扶贫。疫情期间,我们是第一批开展疫苗接种服务的单位。
问:请问泰和医疗次中心是怎样的一个情况?
答:这个计划目前还在筹备当中。因为我们这个地方地理位置比较具有优势,处于中心地带,交通比较便利。土地征用和资金也都还在筹备当中。
问:请问可以简单地介绍一下我们的医保政策吗?
答:我们这里居民每年交医疗保险320元。具体的医保内容可以分为几类。医保甲类可以报销百分之九十,乙类就要低一些。另外门诊的话大概报销百分之六十五。
问:那这个医保是属于市医保、省医保还是全国范围内的一个医保?
答:从今年开始,我们的医保是省级统筹,但是目前的操作还是市级的。现在的医保内容都分省内省外,省内的话报的就多一些,具体的话还要看你看了哪些病。
问:那我们这边会有国家定向医学生过来吗?
答:有的。我们所里现在就有一个规培的本科生。
问:之前提到的健康扶贫具体的是怎样的政策?
答:健康扶贫这块,截止去年是进行了三年的脱贫攻坚。现在是属于乡村振兴的一个内容。具体的工作是对于八类低收入家庭建立了一个信息系统,然后每年会给他们一年一次的免费体检。如果家里有人得了慢性病的话,我们是有一个每年六次的面访。如果人长期不在家里的话,我们也会通过电话来进行一个医疗上的指导。
问:请问我们医院的扩建工作进行的怎么样了?
答:计划是要进行扩建,但是那块地今年还没有拿下来。还是要等上面的政策批下来。
问:可以跟我们详细讲一讲这里的人才培养情况吗?
答:我们这里有一个黄家村,是南昌医学院的定点帮扶对象,会送一些人去学习。但是现在疫情期间人手不够,只有“三个半”当班,三个男医生和一个怀孕的女医生。而且因为要进行疫情防控,高速路口还要派人去值班。我们这里也要进行核酸检测采样工作,所以今年就没有安排人去外地学习。
问:我们的卫生院一般可以接待哪些病人?
答:主要是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病。区别于下面的卫生所的话,我们可以提供一些基本的住院服务,今年还开展了一些手术,比如今年我们就完成了一例植皮手术。这是泰和县首家乡镇医院开展的植皮手术。
问:我们院里的医疗设备情况如何呢?
答: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这些设备全都是十几岁以上的年龄。因为资金不够,所以一直没有换代。用虽然是可以用,但是分辨率很低。像洗片子我们还是手洗的,这基本上是二十年前的技术了。
问:这边是有医养项目在审批吗?
答:这个在筹划,但是还没有开始动工。这是乡政府的一个项目,卫生院起协助作用。因为那块要征用的土地还没批下来,所以这个项目还没有开工。
问:之前了解到我们这里有一个一村一室的政策,可以给我们具体讲一讲吗?
答:这个一村一室的规定是一直都有的。从脱贫攻坚以来,这个要求就存在了。最低的要求就是要有医师执业资格证,就可以去申报等审批了。
问:我们的卫生院和中医药基地会有合作吗?
答:这块基本没有。那个中医药基地是村里面的产业,他们的药我们不能直接用的。我们用的药一定要经过医药公司审批才可以用的。每个地方都是这样的。像下面的小诊所也是不可以直接用那个基地里面的药的,也要走流程的。
问:我们院里目前面对的问题有哪些?
答:最主要的就是资金问题。有钱,就可以引人才、可以买设备。这就是我们现在发展的瓶颈。现在的话,因为要将一部分资金进行疫情防控,所以现在资金比较不足。
问:我们院里面是每天24小时有人值班吗?
答:对。无节假日,24小时有人值班。
问:那我们卫生院有没有过没有专业医生治病的情况?
答:是这样的。我们卫生院主要是接收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病(患者)。如果确实是碰到了一些疑难杂症和一些重病,我们这能先去处理,再进行转院。像你们调研的话,反映一下我们这里主要是人财物这几块的问题。第一我们这里临时工多,占了全院职工的将近一半,长远发展肯定是不利的。然后上面的政策资金要有一些专门针对我们卫生院的资金。这就有利于我们卫生院的可持续发展。
编辑人:邓成钢 参与编辑人:黄立阳
通讯稿(7月10日-7月13日)
7-10
今日,在螺溪镇龚副镇长的带领下,我队一行人来到了保全村卫生所和普田村中药种植基地,向相关负责人了解情况。
从保全村卫生所驻所医生口中我们得知,该村曾经是贫困村,所以卫生所在脱贫攻坚时得到东部战区空军定向对接帮扶,设备、物资等都较为齐全,空调、打印机、电脑都有。战区还会定时派人进行指导、督查,需要的物品都能及时得到补充。现址是17年在原址上翻修的,县卫健委拨款10万,高标准打造了现在的卫生室。本来应该是四室隔断,但是地方不够,检查室、观察室在楼上,但是不方便村民就医,就在下面搞了个小药房,平时两三个人打吊针,一楼的位置也够。
诊所负责保全这一个村,加之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所以前来看病的人较少,主要是村里的老人和小孩过来,医治的多是一些常见病、多发病。我们又问了该村像高血压、糖尿病之类的慢性病的情况。医生说,诊所条件还是比较有限,可以帮忙测血压、血糖、心率之类,在慢性病上主要是起检测、督查的作用。村中有33个糖尿病患者,主要都是二型糖尿病,吃点药就好了,有一个一型糖尿病要打针,病情比较严重,已经到泰和县的县医院去了。而像心梗一样的突发病,诊所其实也没有除颤仪之类的仪器,一般会进行心肺复苏等急救,再让120救护车帮忙转送到大医院。
像这样的卫生所,政府不会发工资,但是负责公共卫生的话政府会给补贴。“我是全职医生,有补贴的钱,加上平时看病的钱,省吃俭用一点就差不多够过日子了,”医生轻松地笑了笑,“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嘛,也不怕什么。”
离开保全村卫生所,我们又来到了普田村中药种植基地。负责此事的村干部向我们介绍道,之前普田和保全都种过白芪,但是没有收成,投资人亏损太严重,都走了。
现在这里打算重新开始,改种玄参。开始时由七个村干部牵头,投资了7万多,承包了70亩普通用地,加上后续的花销,总投资十几万元。玄参长势喜人,出牙率高,长得也大,亩产能达到2500-3000斤,有企业来收购,价格是1.5元/斤。上半年已经赚了7万多,今年总收入应该能达到15万。土地是从农民手中以每年300元/亩的价格承包下来的,加上平时除草、施肥等照料需要雇佣人力,所以能帮助村民创收,改善生活。
不过,该种植基地也面临一些困境。一是杂草问题。玄参地杂草众多,除草困难,种植前期喷洒过农药,到了长草长虫的时候仍然是突然长草,已经除了三次草了,耗费大量财力、人力还是难以解决问题。这个问题计划询问与江北的村,他们和一家龙头企业签署了合同,企业可以收购药材、提供技术支持,或许能解决普田基地面临的困境。二是旱涝问题。玄参耐旱但不抗涝,水多的地方难以存活,之前有几亩地的玄参就是因为这成活,改种稻谷。村干部说,今年积累了经验,有了技术,打算把100亩原来种水稻的普多没有通农田也种玄参。现在农民种粮面临着一些困难,比如种稻子肥料贵,但是稻子的价钱又不涨。所以现在计划多种药材,能给农民带来更多收入。
7月10日 撰稿人:刘思瑶
7-11
2022年7月11日,艳阳高照,暑期升腾。我队成员于今日对螺溪镇五位诊所医生进行了采访(其中两位避讳较多,故未记录),就乡村医生行医现状、乡村振兴与乡村医疗、中医发展现状等方面展开调查。
行医三十余年的李良让医师告诉我们,虽然中医作为我国国粹,在治疗各种疾病上有其优势,近年来也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但是,在他看来,中医发展尤其是乡村中医传承现状仍不容乐观。一方面,学院式中医教育与中医经典论著、实践操作之间存在断层,使得一部分中医专业学生毕业后难以运用中医知识行医,一段时间后往往选择转换科室、使用西医,导致中医人才大量流失。另一方面,由于中医从业者良莠不齐,患者经历中医“见效慢、熬制长、疗效差”的窘境后多会选择西医,使得中医受众减少,进一步加剧了中医“萎缩”。
李良让医生还谈到乡村医生存续、发展的情况。据他所说,未来,乡村医生将随国家政策的调整向专业化、一体化发展。作为过去为穷苦农民提供便捷、便宜医疗服务的乡村医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野蛮生长”的状态,一些年龄较大的医生没有获得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证,依规定应当进行惩处、取缔,然而,对于这些几乎一辈子都扎根在乡村土地中的“赤脚医生”而言,失去这份工作便是失去了生活来源,如何处理、安置这些人将成为未来面对的巨大问题。同时,如何将一些没有相应资质但收入颇丰的诊所医生规范化、一体化管理也将是政府面对的一项挑战。
在中药材采购方面,李良让医生说,主要从樟树有正规资质的公司进药,还有一些安徽等地的公司。进药时会特别注意经营许可证、正规发票等证据,既是出于对人民群众安全负责的需要,也是检查、报账等必须的。
需要认真的态度、端正的思想。行医不应“向钱看”,而要“向前看”,要学会体贴百姓;还应爱惜自己的名声,有道德,要用适合的价格、令人满意的疗效等等让病人满意,让自己无愧于良心。中医的作用很大,虽然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主要是学习西医,但是也要重视与中医相结合,共同帮助患者对抗病魔。
随后,我们又来到了刘国庆医师的诊所。他对我们说,他高一时去县医院进修半年后回到这个传承了五十余年的家族诊所行医。诊所条件有限,以给人开药、打针为主,各方面的病都能看一点。“我们啊,是万精油。”刘医生这样说道。
虽然诊所设施较为落后,但近年来由于国家不断扶持,情况已经改善了许多。除去医疗信息系统普及、定期的医师技能培训以外,有关部门还会定期检查药品情况。经过国家定向培养,乡村医生队伍有望得到足够的补充。
最后一站,我们来到了在儿科方面较为专长的李医生处,。他对我们说,目前面临的困境除去设备较为落后以外,主要是没有人手帮忙照看诊所、使用仪器。现在政府方面会定期进行公卫、防疫检查,也会有相应的补贴,加上自己会去参加培训,诊所总体情况不断向好。
7月11日 撰稿人:刘思瑶
7-12
今日,我们来到了螺溪镇政府,龚淑敏副镇长在采访中向我们介绍了当地卫生所、卫生院发展情况及中医药现状。
当前,螺溪镇计划将其卫生院打造为全县医疗次中心,目前处于筹备土地、资金的前期阶段。现在,全镇18个行政村只有13个正规卫生室,与“一乡一所”的目标仍有差距;对于私人、不归卫生院管理的诊所,政府计划整改,但面临资金不足等困难。在医疗人员培养、引进方面,螺溪镇与东部战区空军,南昌医学院合作,定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医师专业技能。疫情期间,政府发挥督查作用,对卫生院、卫生所有无落实首诊负责制,分诊预诊等工作进行检查。然而,镇医院现在仍存在设备落后、资金匮乏的问题,对较严重的疾病治疗、处理能力较差,有待进一步提升。
在中医发展方面,我们了解到,新冠疫情后,中医越来越受重视。卫生院中设有中医馆,同样与东部战区、南昌医学院对接,进行人员定点培训。
在中药材种植方面,副镇长介绍到:“目前全镇有4个村进行中医药材的种植。普田村种了七十亩玄参,是村集体经济,村里成立了合作社。对于这类村集体经济,政府主要依照奖补措施,例如根据村中情况批准贷款等。保全村种了200亩莲子,承包给老板。转江村包了1200亩地,搞林下中药材种植,种在山上,种三叉苦,岗梅,也是承包给老板。爵誉村是老板包了100亩地,本地人来种,种了芡实和莲子。政府设置了每年村集体经济达15万以上的目标来刺激各村积极性,鼓励农民多样化种植,走产业化发展道路,增收创收。
主要存在的问题一是涨水,保全村之前种了地黄,涨水内涝,全死掉了,老板就跑了,再没来这种过。二是没有(用地)指标。因为现在要求不能非农化,非粮化。例如林下种植有些像天保林不能用来种植。所以其实要来投资的老板其实很多,只是有很多要素受限。三是没有技术。像普田村是派人出去学习,像他们去年开始种的,现在还没有收成。我们这边跟南昌医学院是挂点帮扶王家村,跟我们有一些战略合作。南昌那边派医生,专家过来开展一些大型的义诊,像中药材这块会有专家帮忙评估适合种什么中药材,土壤元素含量,气候,地形这些。”
7月12日 撰稿人:刘思瑶
7-13
今日,我们在龚副镇长的带领下来到了泰和县螺溪镇中心卫生院,通过对该院院长进行采访,我们了解到卫生院的一些基本情况。
现该卫生院有38名职工,负责全区38000余人包括基础的医疗、公共卫生和健康扶贫等服务。由于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等优势,政府和院方希望将卫生院打造为泰和医疗次中心,资金、土地尚在筹备中。目前,医院计划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扩建,并借此期望与政府医养项目相结合,进一步改善卫生院状况,为百姓提供更便利、有效的医疗服务。
现阶段,卫生院主要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相比于普通卫生所,其能提高手术、住院方面的服务。患者可凭相应医保在本院报销,除省内省外的差别,甲类、乙类,就诊类型等不同会影响报销比例。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推进,卫生院的服务能力有所提升。如健康扶贫,通过健康系统录入的家庭贫困情况,院方会给相应家庭提高不同的免费医疗,如每年一次的体检、入乡面访等。在医生技能培养上,卫生院与南昌医学院定向对接,可派遣人员进修、学习。
然而,卫生院仍然有人员、设备等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例如,疫情期间医院人手不够,只有“三个半”当班,三个男医生和一个怀孕的女医生。而且要进行疫情防控,高速路口还要派人去值班,还要进行核酸检测采样工作等等,今年派往南昌学习的机会便也放弃了。而且院中临时工数目多,占全部职工的一半以上,长远来看不利于卫生院的发展。在设备方面,由于缺乏资金,设备基本上都是二十年前的,各方面都很落后。其中最主要的还是资金问题,院长说,如果资金到位,像设备、人才等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所以他期望政府能针对卫生院多寄予一些资金支持。
7月13日 撰稿人:刘思瑶